【乳癌治療】浸大聯同美國康奈爾大學研新標靶療法 利用「納米載體」運送中藥助滅癌細胞
發布時間: 2021/05/11 14:44
最後更新: 2021/05/11 19:12
乳癌在本港女性中排名第三位致命的癌症,近年治療乳癌的方式趨於多元,但不同的治療方法有其優缺。香港浸會大學(浸大)中醫藥學院早前聯同美國康奈爾大學針對乳癌中的「三陰性乳癌」研究全新標靶療法,以納米載體運送中藥成份藤黃酸並直擊癌細胞,提升藤黃酸效能,同時減低藤黃酸對健康細胞傷害。浸大研究團隊希望,新療法可成為有成本效率的臨床標靶治療,減低病人治療負擔及協助更多乳癌患者。團隊亦準備就療法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申請新藥臨床試驗,其研究成果亦已刊於國際醫學期刊《Frontiers in Oncology》。
即看研究成果:
「三陰性乳癌」為乳癌一種,佔所有病例最多近25%,與其他種類的乳癌分別在於其生長及擴散速度更快,末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更僅約12%。現時治療方法有4種,包括化療、免疫治療及兩款標靶治療,但每種方法有其優劣,如使用化療或令患者的復發次數增加;使用標靶治療或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及價錢昂貴等。
以往研究發現,藤黃酸有抑制癌細胞,但其特性含有毒素而令身體出現細胞凋亡;加上低水溶性特性令其在身體中被迅速消除,令其效用大打折扣。故此,浸大中醫藥學院與聯同美國康奈爾大學,利用約2年的時間設計出一個新納米載體,以提升藤黃酸對「三陰性乳癌」的療效,同時減低毒性對身體的影響。
研究團隊利用約12隻已被注射「三陰性乳癌」癌細胞的小鼠進行實驗,並將其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為直接注射藤黃酸,另一組則注射新納米載體。實驗結果顯示,注射新納米載體的小鼠中的腫瘤驗出的藤黃酸濃度比直接注射藤黃酸的小鼠高出3倍,每毫升達0.23微克;血漿內藤黃酸濃度亦相差3倍,顯示納米載體能延長藤黃酸在循環系統中的時間。
實驗亦顯示,經過17天的治療,有納米載體的小鼠腫瘤重量減幅比起沒有載體的小鼠高達67%,顯示納米載體比沒有載體更能發揮藤黃酸的效果,更有效地縮小腫瘤。
另外,實驗證實有納米載體的小鼠其他器官如心臟、肝臟及肺部驗出較低的藤黃酸劑量,顯示出其他部位受藤黃酸的傷害比起沒有載體的較少。
研究團隊成員之一、浸大中醫藥學院教學科研部助理教授關曉儀解釋,新納米載體附有正電荷的葉酸(維他命B9)及「精氨酸」(氨基酸),而癌細胞表面上有著帶負電荷的葉酸受體,令到載體可被吸引至腫瘤表面及被癌細胞吸收。
另一成員、浸大中醫藥學院臨床部主任兼曾肇添中醫藥臨床研究教授卞兆祥則表示,團隊正計劃向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或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申請新藥臨床試驗,料涉及6至12個月時間。他亦表示,暫時未知最後治療費用成本,但肯定比起現時2,000至5,000美元的標靶療法便宜。
卞兆祥亦提到,是次康奈爾大學提供生物科技及納米技術支援,而浸大團隊主要負責實驗部分,並指這種跨學科的合作未來將會持續。關曉儀亦補充指,預計研究將來可應用在其他癌症,如卵巢癌等。
是次研究獲吳文政王月娥基金會資助,其研究成果亦已刊於國際醫學期刊《Frontiers in Oncology》。
已打2劑疫苗滿14天可縮短檢疫期 一文看清不同地區返港人士安排:https://bit.ly/3nXRuSY
訂閱Telegram最新🍴✈️🎁優惠及送禮情報:https://bit.ly/3bebLM2
記者:曾卓鋒